第481章(第1页)
从这辆奥迪车上下来的人,正是方辰和段勇平。 并且除了他俩之外,还从其他停下来的车内,跑出来了一帮,扛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。 先看了一眼,比平日里冷清不少的擎天之家,又瞅了一眼,店员们目瞪口呆的模样。 方辰对着段勇平笑着调侃道:"老段,看来你现在有点脱离基层,看你把下面的员工给吓的,大气都不敢喘了。" 无可奈何的看了方辰一眼,段勇平此时着实有种无言以对的感觉。 他真想问问方辰,如何来确定这些店员是被他吓到的,而不是被方总你吓到的 毕竟在自然界,通常是体积更大,地位更高的存在,才往往容易给对方惊吓感。 不过,想归这么想,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丝丝羞愧的。 在小霸王的时候,他基本上每周都会下来跟工厂里的工人,班长,以及擎天之家的店员们聊一聊,看看他们从生产到销售端,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什么想法,对公司的内部的一些管理,是不是有足够的认同。 遇到一些好的建议,他还会都周一的高管会上,提出来,并要求限期修改。 可是自从当上这个擎天总裁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 诚然,他的位置是更高一层了,要管的东西,也不像原来那样,仅仅局限在小霸王,而是整个公司。 六家分公司,数以百个的项目都需要他来审批,甚至抉择,精力时间自然不够了。 所以能分到考察基层工作的时间精力,那就更加寥寥无几。 但这决然不是,他这么长时间,都没来下面转一趟的理由。 想到这,他暗下决心,等这次回去之后,他就让秘书给他安排个日程表,最起码要保证他一个月能有一次下来看看的时间。 并且不局限于燕京,他还要去岭南,去洛州。 至于他不在这段时间,擎天大局由谁来掌管,段勇平的眼睛不由瞄上了方辰。 这种事情,自然是舍方辰其谁。 以前吧,是方辰总在天南海北的乱转,国内这一摊,自然是只能由他自己扛起来了。 可现在,俄罗斯那边方辰几乎也不去了,美国呢,等闲也不过去逛,有大把的时间在国内。 他要是这么轻易就放过了方辰,那真对不起他这些年的兢兢业业,鞠躬尽瘁。 这几年,忙的他连跟张萌生个孩子的空都没有。 想着想着,段勇平突然有种莫名的轻松感,仿佛身上的什么枷锁被卸掉了一般。 此时,并不知道自己要被扔进自己挖的坑,然后埋的严严实实,连透气孔都不会给。 方辰正一脸笑意,如沐春风般的跟店员们寒暄着。 "其实,我跟段总到店里来,就是想要给大家加油鼓劲,让大家知道,现在擎天之家的情况,我们已经了解,并且解决的办法已经有了,而且马上就要实施。"方辰笑着说道。 没想到,方辰和段勇平两位大佬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,来的店里,众人不由面色微变,这泪点低的,眼眶中已经忍不住冒出点点的泪花。 说真的,这几天店里的冷清情况,是他们在擎天工作这几年,从未遇到过的。 几乎在他们的记忆中,只要擎天之家的卷帘门一打开,那就有乌央乌央的人往里面涌,体验产品的,打游戏的,端杯茶蹭冷气,暖气,一坐一下午,啥也不买的,可谓是比比皆是,哪哪都有。 毕竟就算是燕京城,像擎天之家这样,给免费续开水,夏天有冷气,冬天有暖气,而且还不赶人的地方,真的是不多了。 他们也习惯了这种热闹的,充满烟火气的生活,每日里给顾客们介绍一下产品,开个单,不太忙的时候,也端杯茶过来跟大家聊几句,从大家的嘴中,了解更大的世界,更多的千奇百怪。 可就是这几天,擎天之家突然就变得没什么人了,往日里无比畅销的影碟机居然卖不动了。 仿佛一时间,所有的顾客都跑到楼上的商城柜台,去购买索尼,东芝,三星这些进口货。 然而最重要的,也是大家一直忧虑,恐惧,没说出口的。 那就是万一,他们的产品卖不过这些国际家电,电子巨头们,也就是擎天不行了,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虽然这种状况才出现没几天,他们就有这样的担忧,怎么想都觉得不应该,可他们就是忍不住了。 毕竟人一旦闲了,就会忍不住胡思乱想,而且都是什么结果越坏,就越会朝着哪个方向去想。 再者说了,虽然说最近电视机和电脑的民族企业跟外资企业,斗的是你来我往,并且还颇有种声望大涨的意思,但不得不承认高端产品还牢牢掌握在这些外资企业的手中,他们依旧在华夏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市场认可度。 另外,这次索尼,东芝,三星他们来势汹汹,不管是电视台,还是报刊杂志,以及商场内部的广告都打的满满的,铺天盖地,乌央乌央的。 并且还搞起来了,大促销,买他们的影碟机,送一堆的锅碗瓢盆等家用品,有人算过,仅仅这些家用品就能值五六百块钱,更别说还能抽奖,抽到的一等奖,据说是一辆价值三万块钱的250摩托车。 这么算起来,买一台索尼影碟机的价格,比买一台擎天影碟机的价格都要低。 以这样低的价格,去卖到一台正儿八经的东倭货,大家似乎会怎么用脚来投票,就不用多考虑了。 而且,这些人大都经过公司内部课程培训,对一些基础的商业知识还是了解的,一旦擎天影碟机销路不畅,对于整个公司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,甚至还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,引起连锁反应。 说真的,他们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岗位和收入,无比满满意,也庆幸自己加入到了擎天,成为擎天的一员,这才能支撑着他们有着如们有着如此体面幸福的生活。 根据他们的了解,大部分在擎天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,都已经在当地买房落户,完成了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转变,成为了村里面,几乎人人羡慕,吃商品粮的存在。 虽说,现在国内已经废除了粮票制度,商品粮也成了昨日黄花,但这并不影响农村居民对城镇居民的羡慕。 毕竟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,一个农民撅屁股塌腰的在地里忙活一年,也挣不了一千块钱,可城镇职工的平均收入,已经达到了三千之上,像他们擎天的职工,更是可以说是每年挣一个万元户。 而且就算是他们这些在燕京工作的人,现在都有了在燕京买房落后安家的打算。 虽说自古以来,都是京城居大不易,不管哪朝哪代,地处不同的京城,都是难以安家落户的。 但是,他们的收入并不低,已经高于燕京98%以上的城镇职工,工资高一些的,像店长这个级别,每年能挣三万多,花一部分,还能省下个至少三万块钱。 三万块钱,二环以内的房子不用想,但是三环附近的,差不多能买个七八平方米。 这攒个两三年的钱,再加上公司提供的住房补贴,基本上买房的钱,就凑的差不多了,少的那点,贷款贷个五年,十年的,也就完全解决了。 购房补贴是方辰提出的,为擎天每一位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,所提供的一笔补助费用。 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,购房者级别的不同,购房补贴能提供五万到三十万之间补助金额。 然后再根据补助金额的多少,除以一定的月份,按月从员工的工资内扣除。 其实跟银行贷款不同,唯一的区别就是擎天给予的购房补贴不需要利息,如果员工要离职的话,只要把这笔钱一次性全部还清就行了,不加其他任何的限制。 这样做,看似方辰是亏了,免费拿出来这么大一笔钱,来帮助员工购买房子,自己一点利息都拿不到,而且还要承担每年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贬值。 但方辰考虑的是,有恒产者有恒心,只有在当地买了房子,安家落户,娶了媳妇,生了孩子的职工,才能真正一心全部扑倒工作,安安稳稳,踏踏实实的为擎天工作。 如果职工们,整日里只能租房度日,居无定所,始终无法融入他所在的城市,更别提结婚生子,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,长久以往,他还能在擎天安稳的工作下去吗 不可能的事情。 而且他一直认为,企业和职工之间,是要有一定的情谊在里面,而不是赤果果的雇佣关系,你给我工作,我给你钱,这么简单。 不要小看这点情谊,华夏人自古就是最为重感情,讲究士为知己者死,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的民族。 从建国初期,工业学大庆,农业学大寨所迸发出的无数感人事迹,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工程,以及近些年,胖东来超市员工和企业,以及老板之间无比和谐关系,所创造出的企业惊人口碑和力量。 都证明了,企业和职工有这一点情谊在,职工是能给予企业更多回报的。 所以,方辰宁愿自己承担这些所谓的亏损和损耗。 而且这项制度实施以来,也就花了不到五个亿,就为数千名员工解决了购房问题。 作为擎天这么一家企业的员工,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擎天出问题,更不愿意看到他们美好的生活,以及唾手可得的幸福未来,化作一团泡影。 再者说了,对于此时此刻的人来说,能成为燕京人,首都人,那是值得大书特书,大肆夸耀,甚至光宗耀祖的事情。 不过看到方辰之后,听到方辰说的这些话,他们的心瞬间就安定了下来。 他们可以心怀忐忑,忧虑重重,但是他们不能不相信方辰。 方辰就是他们的支柱,是他们力量的来源,正是方辰带领着他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天奇迹。 甚至,对于他们,乃至于整个擎天的所有员工,对于方辰都有种莫名的盲从,崇拜,觉得只要是方辰所做的,那就一定可以做到。 "所以说,大家心里也不要慌,趁着这个时候,让你们店长给你们放个假,休息一下,然后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服务客户,到时候你们估计就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,我保证你们会忙得脚打后脑勺,上厕所都要一路小跑。" 听方辰这么一说,众人不由哈哈一笑,有的员工还脱口而出道:"这样最好,我宁愿忙死,也不愿意闲死。" "死就不必了,不管生活是怎么样的,你们的家人和我,以及公司都希望你们能够健康,快乐,坚定的活着。" 说到这,方辰沉吟了一下,继续说道:"这样吧,每个人三天的带薪假期,具体怎么休息,由你们店长说的算,只要留下来的人手,能够让擎天之家正常运转就行,两个星期之后,公司会给你们一个惊喜的。" 笑着跟每一个员工都握了握手,道了声辛苦,并且跟大家合个影之后,方辰和段勇平再次坐车离开了。 看着段勇平坐在车内,明显觉得逼仄拥挤的模样,方辰不由嘲笑道:"老段,这还真是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,这平日里A8坐惯了,A4就坐着不舒服了。" 为了不惊动太多的人,方辰和段勇平临时决定,随便从公司捞一辆,不太扎眼的车就出来了。 毕竟,他们这次出来并不想惊动太多的人,尤其是索尼,飞利浦,三星他们在华夏的办事处,负责人知道。 以防止,他们根据这些点滴的蛛丝马迹,觉察到点什么。 这倒不是说怕了这几家公司,只是没了惊喜,就不好玩了。 闻言,段勇平没好气的看了方辰一眼,说道:"我只是觉得热而已。" 反正,打死他,他也不会承认方辰说的事实。 甚至此刻,他还有点怀念四五年前,他那时候坐着一辆雅阁,平均每天跑两百公里都不觉得累。